马季病逝了。 很仓促。 今后也许只能从光盘或是录音里见到他了。 “当个种子——不是假种子“,这个胖乎乎可爱的老人从此去另外一个世界播洒笑声去了。 小时候喜欢听相声,听着听着就长大了。 还记得清楚,八四年,全村还只有一部黑白电视机,放在大队部的窗户边,整个村子的人都去看,那一年《宇宙牌香烟》火了,在那年知道了中央电视台的春晚。 那时,看电视的时候并不是太多,听相声最多的是用家里那台木匣子收音机,或是吃饭时,或是午间在院中央的槐树下面铺个凉席,依稀记得时段是下午一点半到两点的曲艺节目时间,对这位老人(当时算不得老吧)的印象一天天深起来。 之后是家里买了第一部单卡录音机,便可以找些磁带,随时寻找这位老人的笑声。 再往后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对这位老人的声音到笑容越来越清晰。
日子一天天在相声中过去,我们长大了,他也成了老人。 相声伴着生活,生活与社会也渐渐进入相声。 一些话虽然平实,但让人久久回味…… 吃着“黎巴嫩”的“巴黎”,却硌着“西班牙”,举着“乌鲁木齐”,吹着“好望角”,刮着“珠穆朗玛峰”,捂了一身“阿富汗”,学地理很妙的巧记法。 大家都知道“吹牛的人不要脸了”,但是,多少人照吹不误,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为了讨领导的欢心,自己姓什么都要上级来决定;而为了几分薪水,揣摩老板的意图情有可原。 刘伟一个空“红包”,便可以让马季为了钱“不计小节”,几笔大贿赂自然也能叫“公仆”不计较国家得失。 人人都清楚“五官为一体”,却有多少人争权争利,中饱私囊,让国家利益成为光光的“鸭蛋”。 都讨厌“飞短流长”,却乐此不疲,徒弟们能让马季“下蛋”,狗仔队当然可以让明星们开“桃花”。 而时下流行的“恶搞”比之谣言,更让人哭笑不得…… 一方面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方面有几个人敢拍胸脯:“只要做得正,咱不怕说!” 没有几个。
“谁是什么变的,大家都知道。” 所谓的“腕”们,不要觉得自己屈。心不虚,你怕什么鬼。 身子不正,别怪你的影子歪。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来源于生活,笑即是不笑,不笑即是笑。 …… …… “没有这些,就不叫社会。” 虽不是板着面孔的佛训,这位老人却用笑来诠释这个社会。
走的时间与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后留下了什么。 星虽陨,笑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