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 必 读
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孙中山
佛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爱因斯坦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辨证思维才成熟.辨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恩格斯
佛教是什么?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 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
佛菩萨是谁?他们怎样保佑我们? 佛是彻底究竟觉悟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具有高度的智慧,圆满的德能,称无上正等正觉。佛是我们的老师,菩萨是我们早期的学长,我们与佛是师生关系,与菩萨是同学关系。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依照佛、菩萨的教诲,身体力行去做,有一份诚敬得一份利益,从中得到真实的智慧。对人、对事、对物做到恰倒好处,圆融自在,这就是佛菩萨对我们真实的保佑.如果把佛菩萨当做神明、神仙、偶像来顶礼、膜拜,是迷信,是错误的。
佛教教学的高度艺术化? 佛教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寺院中的建筑风格及供奉的佛菩萨像、诸天护法神像,各种供品都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所有这些设施都是高度艺术化的教学工具,懂得了其中的内涵,一进寺院整个佛法就活活泼泼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佛教的教学目标 佛教的教学目标就是彻底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让我们在生活环境中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之间的关系。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离苦得乐。
为什么供佛像 供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报恩”。一切众生与我们都有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觉悟,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供养佛菩萨,是纪念教师,感恩不忘。第二个意思最重要,“见贤思齐”。佛是凡夫修成的,供养他的形象提醒我们向他学习,也要成佛.要学佛的存心立愿,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样样向佛学习.不能把佛菩萨当神明看待,那就迷信,就错了,就把佛教变成宗教,就不是教育了。
供品是教学的工具 香:香表“信”,代表戒定真香,见到香,闻到香,知道自己要修戒、定、慧,是修学的目的。 灯:象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每个人要有奉献精神,舍己为人,为社会服务。灯也代表智慧光明。 水:佛前供一杯水,要想到我们的心像水一样清净、平等。 花果:佛前供花果代表修善因,得善果。提醒我们要深信因果,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感激诉责你的人 因为他助长你的定慧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力 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阿弥陀佛 能吃亏的人是有福人 富贵人不占便宜 善良的人不怨人 聪明的人不生气 富贵的人不发脾气 能容忍的人是快乐的人 看破放下是有智慧的人 能修身立德是长寿人 爱打人的人是短命人 能学佛的人是有觉悟的人 能施舍的人是富贵人 占便宜的是穷人 怨人的人是恶人 爱生气的人是愚人 爱发脾气的人是贱人 能爱人的人是幸福的人 不作恶事是明白因果的人 爱骂街的人是没福人 ****来世不是人 能念佛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惟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